咨询电话:010-82152253
重要文献 前沿成果
首页 > 人文前沿 > 重要文献 前沿成果
何庆:当代家庭生活哲学的探索
时间:2018-11-23点击:3822

(来源:新东方网 2017年11月11日)


1.png



一、问题的提出

徐凯文,北京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主治医师、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 

徐教授说:一个现象愈发突出——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优渥、个人条件优越,却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想要。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思,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他说,这样的个案,我在过去三四年中经历了很多,而且越来越多,让我想到一个词,叫做“空心病”。这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物质越来越丰富,为什么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贫乏和苍白?我为什么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我对这个世界有什么意义?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归根结底是生活哲学的根本性问题。在宏观方面,世界需要你,因为人类需要繁衍。在微观方面,你的父母需要你,因为你是他们生命的延续。至于你对这个世界有什么意义,作为“类存在物”,要为类存在和类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孩子们也是我们的立身依据,也是赖以生存的理由。

二、“空心病”产生的根源与危害

在微观层面:改革开放、独生子女政策与恢复高考制度,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独生子女政策成功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数量;高考制度的恢复培养了大批知识人才。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原动力不足、供求差异包括物质供求差异和人才供求差异等开始显现;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后出生的独生子女——80、90后,是在家长百般呵护和溺爱下成长起来的,于是有一些独生子女失去了生存的基本功能——劳动能力。可怕的是,孩子们在失去了劳动能力的同时,失去的是各种生命的体验。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失去了劳动功能的同时,也失去了通过各种生命的体验建立人的丰富的情感世界的最佳建立期,从而阻断了个体生命力和生命抗挫力的产生。而几十年来的高考均以分数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由于追分,致使考生们错过了通过履行社会生活中多种角色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建立亲情、友情、国情、民情等丰富的人的情感世界之最佳人生时段,如此造成个体孤独、寂寞甚至抑郁等心理问题。近些年,由于各种思潮在社会生活的相互碰撞、影响和适应中凸显“父母无恩论”,我国出现了“宅男宅女和被社会学家称之为有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的‘啃老族’等群体”。

在宏观层面:不可回避的事实提示并告诫我们,由于种种原因,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人口中,有部分人口出现了劳动能力弱化问题,并有蔓延之势。在人口劳动能力弱化的同时,随之弱化了人口创新能力以致创造力和科技进步能力。更为严重的是,人口劳动能力的弱化,在个体层面造成生命力的弱化,以致弱化了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承担多种角色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之功能。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如果有大量成员的劳动能力出现弱化,将极大地削弱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直至削弱国家软实力。

三、对策与措施

——创新建立“健康家庭管理文化”理论体系

“健康家庭管理文化”理论体系是“健康社会管理文化”理论体系的子系统,是致力于打造当代中国家庭最佳生存状态形成机制的人文研究。内容包括每一位家庭成员数十个唯物属性的培育——社会化职业功能的培育,形成当代家庭管理思想与理性行为,用以整体提升家庭生活质量。例:培育认真的唯物属性。认真的唯物属性是指具有健康、唯物的认真意识的理性行为。认真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认真的唯物属性是全神贯注。其育成,是家庭生活中一切规范性语言和行为得以恰如其分地表述、一切家庭事务处理得以精益求精、家庭成员的职业生涯得以持续进步的基本条件之一。

最佳培育期为人生的幼儿时段。

培育力行的唯物属性。力行是积极主动的努力实践,力行的唯物属性是具有唯物的力行意识的理性行为。对力行的唯物属性的培育需要以实事求是惟真、勇于承担责任惟善、劳动惟美进行选择与判断。其育成是家庭成员从事创新、创造之源。具体地说,家庭成员之力行的唯物属性的育成,是一切家庭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在个体层面,能够激发个体生命活力,奠定公民在生命实践过程中的自立与自强的基石,是个体生存安全的基本保证。在家庭层面,能够提升家庭生活质量,是奠定家庭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培育创造的唯物属性。创造的唯物属性是具有唯物的创造意识的理性行为。其内涵包括观念的改革与实践。创造的唯物属性的培育,有助于引发好奇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营造自我创造的空间,形成自我创造的意识与实践品格,是家庭成员在某一领域取得重大成果的必要条件之一。创造的唯物属性之育成,有利于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是家庭成员价值向上运动之动力源。

意识的运动形成思想。唯物的意识运动形成当代中国家庭管理的思想与理性行为。

家是什么?家是家庭成员的情感归宿,是家庭成员的命运共同体。无论是几口之小家,还是数亿人口之大家,家不仅仅是生命延续之场所,更是厚植生命之内涵的价值所在。家既然是家庭成员的命运共同体,就少不了家庭责任的担当——健康家庭管理文化的基础——健康人生管理文化的建立。这就是说,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不在学历的高低,而在于有没有责任的担当——家庭教育的价值三段式。

什么是家庭教育的价值三段式呢?

家庭教育的价值三段式,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厚植生命之内涵教育的三个价值运动阶段。

第一阶段  家庭教育的客观性——向善教育

家庭教育的客观性——向善教育,是指家庭成员情感世界的建立之基础阶段,这是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良性互动形成的客观性需求。家庭教育的客观性——向善教育,通过培育子女的劳动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尝试承担责任,进行生命体验,以培育反哺能力的第一阶段,亦称向善教育阶段。这一阶段致力于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当我们还年轻时,将我们的子女培养成为我们生命实践进程中可信赖的伙伴。最佳培育期:0-12岁。例:这个包该谁拿。

子女教育,细节第一,并具有及时性(这里的及时性,指生命教育的最佳时刻),融汇在家庭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是我们的子女生存与健康成长规律的客观需求。例:地、天、心。这是子女耐心的培育和扩大子女心理格局,如果错过了这一情景,就错过了子女教育的最佳时刻。

第二阶段  家庭教育的健康性——择善教育

家庭教育的健康性——择善教育,是指家庭成员情感世界建立的成长阶段,这是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良性互动形成的健康性需求。家庭教育的健康性——择善教育,通过培育子女勇于承担责任之功能,进行生命体验,以培育反哺能力的第二阶段,亦称择善教育阶段,以巩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当我们步入中年时,将我们的子女培养成为我们生命实践进程中可信赖的帮手。

第三阶段  家庭教育的现实性——至善教育

家庭教育的现实性——至善教育,是指家庭成员情感世界建立的稳固阶段,这是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良性互动形成的现实性需求。家庭教育的现实性——至善教育,通过培育子女的社会化事业属性,在现实生活中勇于承担一生中无穷的责任和义务,进行生命体验,是培育子女反哺能力的第三阶段,亦称至善教育阶段,以发展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当我们步入老年时,将我们的子女培养成为我们生命实践进程中可信赖的依靠。

在家庭生活中厚植生命之内涵教育的三个价值运动系统,与孩子们的健康存在及安全息息相关。子女教育的客观性、健康性和现实性是尊重子女健康成长的规律、以产生极大的正能量来提升子女的生命力与生命抗挫力,从而抵御各种侵扰,是规避生命实践进程中各种风险的生命教育,是支撑我们的子女做一位以责任彰显生命整个历程的、有责任担当的、优秀的中国人之生命教育。

家,是讲情的场所。如何教育和培养出具有亲情、友情、国情、民情的具有责任担当的新型劳动者,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型劳动大军” ,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特别是家庭培训师、需要共同面对、共同思考和共同破解的问题,也是当今的一大难题。因此,需要我们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及状况,共同携起手来,一起探讨、一起摸索、一起思考、一起实践。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对人类真正的研究不是人的研究而是文化的研究。而哲学是文化的最高境界。今天,在这里分享“当代家庭生活哲学的思考”就到这里,祝在座的各位康乐无限,幸福无疆!



京ICP备18049698号 -1|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lc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