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在幼儿园,还在用田字本、拼音本、算数本……这些小学学习用具吗?
在你的认识里,你知道哪些小学教育涌入到了学前教育中?你知道,我们的教育早已经提出了去“小学化”这个理念吗?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包头市早在2011年起,先后实施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我市教育部门坚决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
11月3日,“以幼儿为本,在游戏中成长,全市幼儿园去‘小学化’暨学前教育现场会”召开,全市100多名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幼儿园主要负责人以及相关单位领导等将在两天的时间里,观摩市四区优秀幼儿园、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研讨去“小学化”教育、教学经验,全面提升包头学前教育的水平,持续推动全市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安全、优质发展。
给养
11月3日早8点30分,包钢阳光宝贝幼儿园的小礼堂里座无虚席,土右旗第一幼儿园保教部主任薛慧虽然早早地赶来,但是还没有“抢到”最前面的座位,她焦急地转了一圈,最终在偏后的一个位置坐下来,拿出笔记本和手机,等待着观摩课程的开始。
两场在全国幼儿比赛中获奖的篮球操和啦啦操表演结束后,包钢八园教师谢瑞雪带来的是小班《好习惯与坏习惯,你选哪一个》的人文素养家园共育课程,谢瑞雪生动地讲课,薛慧一边听一边快速地记笔记。可是她发现,太多要素用笔根本记不过来,她干脆就拿起手机站到侧边的窗户下,开始全程录像。
一上午,两堂课,现场观摩中最感人的场面是,很多人一直举着手机录像,生怕错过了一丁点儿优秀的教学环节。薛慧说:“我们虽然与昆区只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但是我今天第一次知道了人文素养家园共育课程,第一次看到小班、大班教学中可以有这么精彩的教学内容,这个观摩会太值得了。”
与薛慧一样,来自包头铁路第三幼儿园的园长武娟在活动进行当中,不断地拍照和录视频,武娟说:“两天现场会,去的都是我市优秀的幼儿园,讲课的也都是优秀的教师和专家,这样从身边人身上学习的机会很难得。而我们园里的老师们也都渴望学习,所以这次我要把宝贵的东西录下来,回去后和大家一起分享,结合我们的课程设置,提升我们的办园水平,全面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
课间转场,正值阳光宝贝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巨大的操场变成了孩子们游戏的乐园,孩子们在老师的陪伴下,开心地集体弹球、接长龙、抬担架运送物资、跳“悬崖”、滚地粘毛球……这些项目充分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娱乐中完成了运动健康的训练。看着老师们发明的这些娱乐运动项目,观摩的老师们激动地参与进来,大家说:“很多项目我们可以拿回去,不仅可以强健身体,更可以实现在游戏中完成感统训练。”
剖析
高质量的观摩课程,幼儿园里快乐的游戏场景,教师们依然没有忘记这次观摩活动的主题,去“小学化”。
记者了解,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坚决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规范小学招生坚持零起点教学五项治理任务。经过三年的专项治理,我市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得到有效的遏制,田字本、拼音本、算数本等全部清理,写字、拼音、算数,不再是幼儿园大班的标配课程,可以说,幼儿园“小学化”的土壤已经松动,但社会上仍有大量校外机构开展小学化的培训项目,游离于监管之外,甚至有些已经消除“小学化”的幼儿园受社会生态的影响又出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情况,彻底铲除“小学化”的土壤还需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治理。
包钢幼教处处长蔡彦萍分析,幼儿园“小学化”产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家长的攀比和从众心理。一句广告语“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很多家长错误地理解成了不要让孩子输在学习的起跑线上,使得孩子的成长定格在了学习好坏这一唯一的评价标准上,淡化了人格、道德、情感等价值理性的考核与评价。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孩子学习成绩好坏是家长谈论孩子的重要话题,并且这一现象从初、高中一直向下延伸到幼儿园。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输给了别人,希望从幼儿阶段能多学一些知识,成为了家长选择学前班的理由,而看着身边一个个别人家的孩子上了校外学前班,也让不懂教育又有着从众心理的家长们坐立不安、心急如焚。第二,幼儿园专业化根基不牢。虽然幼儿园每年都要通过家长会、讲座、论坛等方式向家长传递科学的育儿理念,但仍有家长追随“小学化”,追求大量知识的学习,对学习品质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些重要的理念家长却不以为然。幼儿园为了留住生源,迫于压力不得不屈从于家长,出现“让不懂教育的人牵着鼻子走”的现象。第三,小学“零起点”教育的实施不够彻底。个别小学还有入学考试,班主任老师第一次家长会上还会询问家长孩子是否上过学前班,以及小学一年级课程的节奏较快等等,让家长误以为上学前班成了入小学前的必需品,所以在幼儿园学前课程取缔后,反而让社会机构举办的学前课程更加火热起来。
源头
2019年,包钢幼教处曾做了一个家长问卷调查,4880个家庭填写了问卷。其中,第12题,以下两种情况您更倾向于哪种情况,有164人选择学习成绩很好,习惯性格品质一般就行;第13题,奠定孩子全面发展的关健期是指人生的哪个阶段?有703个家庭选择的是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第21题,您认为0-3岁的教育重要吗?有1779个家庭选择“不用刻意教育,顺其自然就好”、“没考虑过是否重要”。
做了几十年的幼儿教育,蔡彦萍看到这份调查之后,还是有些难过,她说,也许数据比例看上去不是很大,但对于孩子个体来讲,每一个孩子都是唯一的。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从关注幼儿身体健康的看护式保育到关注幼儿知识学习的教育,恰恰缺少的是关注幼儿身心健康的“立德树人”教育。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的认识亟待提高,“小学化”现象就在这样的供需矛盾中出现了。反观幼儿园的教育,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化”不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教什么”的层面上,还反映在教学方式“怎么教”、教学效果“学到了什么”等深层次的问题上。由于教师从小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成了习惯很难改变,知识灌输、技能训练占主导,感觉不说“教”就不会上课。因此,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才是“小学化”治理的难点。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单单使大班呈现“小学化”,对于中、小班幼儿来说也是“致命”的伤害,大量的灌输式教育,让幼儿思维过早定型,缺乏创新精神。而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蜻蜓点水”的现象,出现幼儿“吃不饱”、“营养不均衡”的现象,幼儿游戏活动看似丰富多彩而“玩中学”的教育价值,特别是人格、道德等人文价值体现不足。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和幼儿园教育质量息息相关,而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才能有力地抵制“小学化”现象。“我认为,去‘小学化’的源头在于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的关注点不同,认识和行动上没有达成一致的目标。而现实中,家园共育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也存在着流于形式,无法形成合力的问题。因此做好家园共育共治工作,实现‘两条腿’”走路,需要做到家长和教师观念的双引导、家教和幼教水平的双提升。”蔡彦萍说。
武器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幼儿园“小学化”使学前教育偏离了科学保教的轨道。针对家园共育在教育方向目标上没有形成合力这一产生“小学化”问题的根源,该如何有效解决呢?
2019年1月,包钢幼教处有幸结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课题《新时代民族地区人文素养家园共育共治体制机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被批准立项通过,同年9月16日,获教育部政策法规司立项。
包钢阳光宝贝幼儿园园长谢丽娜介绍:“人文素养家园共育共治”课题的研究,是立足于人文素养课题研究基础上的人文素养引入课程的实践研究。人文素养是人的核心素养,在初心未染、善言易入、先入为主的学前阶段,在人之初培育幼儿自立、自强、自尊的意识和理性行为,夯实做人的人文根基,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文明行为和健康心理,在心灵深处种下真善美的种子。是通过培育幼儿劳动能力、提升幼儿尝试承担责任的功能,产生生命抗挫力,进行良好的人性教育之开端,同时,又是家园共育共治社会问题,家园共享人文滋养,家园共推社会文明和谐进步之新征程。”
观摩现场会上,包钢幼教处的“人文素养家园共育共治”课程成为重点观摩内容。蔡彦萍说,一个小切口,读出“有味的课程”,教育的高质量是抵制“小学化”的有力武器。“人文素养引入课程实践研究的一年时间,作为课题负责人,我一年听课160节,发现孩子们100%的向好转变,主要源于高质量的课程和家园共育的合力。如果幼儿园每一节课程、每一个活动都富有营养,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才能从根源上铲除‘小学化’的土壤。如果我们喊着反对‘小学化’的口号,没有行动的跟进和质量的提升,呈现的却是低质无效甚至负效的课程,这样的口号只会是苍白无力,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人文素养引入课程的14节教学活动节节精彩、有滋有味。有趣的故事、好玩的游戏、精准的问题、高效的互动,呈现出高质量的课堂,带给幼儿向好、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路历程,上过人文课的教师通过人文课举一反三,专业化水平大大提高,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越来越懂孩子了,感受到贴合幼儿心理发展的课程、追随幼儿生活的课程、引发幼儿兴趣的课程、让幼儿全程思考参与的课程才是高质量的课程,而这样高质量的课程培育了幼儿受益一生的人文素养,也让去‘小学化’有了强有力的武器。”
(包头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永峰)